網站首頁 >>
新聞中心
>> 紅楓播種移植區中進行培育
紅楓播種移植區中進行培育
(二)各紅楓育苗區的配置
1.紅楓播種區
應選擇全圃自然條件和經營條件最好最有利的地段作為紅楓播種區。要求其地勢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排方便;土質最優良,深厚肥沃;背風向陽,便于防霜凍;且靠近管理區。如是坡地,則應選擇最好的坡向。
營養繁殖區
培育扦插苗、壓條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地區,與紅楓播種區要求基本相同,應設在土層深厚和地下水位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嫁接苗要同紅楓播種區相同。扦插苗區可適當用較低洼的地方。珍貴樹種扦插和進行嫩枝扦插、冬季扦插的都靠近管理區,在大棚或溫室內進行,條件是最好的。
由紅楓播種區、營養繁殖區中繁殖岀來的苗木,需要進一步培養成較大規格苗木時,則多移人移植區中進行培育。依規格要求和生長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還要再移植幾次,逐漸擴大行株距,增加營養面積。所以移植區占地面積較大。一般可設在土壤條件中等、地塊大而整齊的地方。同時也要依苗木的不同生態習性進行合理安排。如楊柳可設在低濕地區,松柏類等常綠樹則應設在較高燥而土壤深厚的地方,以利帶土球出圃。低矮而且較小的花灌木可移植在較好土壤條件的地區,最好靠近管理區,相對較大的苗木,培養時間又長可移植在土壤相對較差和遠離管理區,一般是在苗圃的外圍,苗木的大小安排應本著由管理區開始逐步增大增高,形成梯式分布。最高最大的苗木培養可安排在外圍。
4.大苗區
培育植株的體型、苗齡均較大并經過整形的各類大苗的耕作區。在本紅楓育苗區繼續培育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區內進行過一次或多次的移植,在大苗區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進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較長。大苗區的特點是行株距大,占地面積大,培育的苗木大、規格高,根系發達,可以直接用于園林綠化建設,滿足綠化建設的特殊需要,如樹冠形態、干高、于粗等高標準大苗,利于加速城市綠化效果和保證重點綠化工程的提早完成。因此,大苗區的設置對于加速綠化效果及滿足重點綠化工程的苗木需要有很大的意義。一般選用土層較厚,地下水位較低,而且地塊整齊的地區。在樹種配置上,要注意各樹種的不同習性要求。為了出圃時運輸方便,最好能設在靠近苗圃的主干道或苗圃的外圍運輸方便處。為了起苗包裝操作方便,應盡可能加大一點行株距,以防起苗時影響其他不出圃苗木的生長。
- 上一篇內容: 紅楓播種后覆蓋的技術要求
- 下一篇內容: 紅楓育苗技術開展育苗提供優質的苗木